當前位置:首頁 >> 智庫

智庫

中國經濟如何回歸常態軌道——2022年運行分析和2023年走勢展望

發稿時間:2023-03-23 13:57:00   來源:中國經濟報告   作者:宏觀經濟預測分析課題組

  |內容提要

  > 2022年中國經濟增長整體呈“先降后升”的V型走勢,一季度國內經濟迎難而上,開局平穩;二季度受疫情散發及多重超預期因素沖擊,GDP增速掉頭下行后筑底企穩;三季度穩經濟政策落實落細,經濟呈踱步回暖態勢;進入四季度后,GDP增速出現小幅波動,整體處于磨底恢復進程。

  > 2022年工業內部38個行業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廢品廢料,汽車制造業等4個行業為GDP增長提供了超25%的動能。服務業內部30個行業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銀行業、證券業和其他金融活動等2個行業為GDP增長提供了超30%的動能。

  > 2022年最終消費大體呈“V型”走勢,居民消費運行情況顯著影響了最終消費的走勢,并且政府消費自二季度以來保持高位運行,與居民消費波動形成一定對沖。

  > 從2022年4月開始,服務業投資(不含基建)總量占比已經超過房地產投資,并且短期內兩者“剪刀差”呈擴大之勢,服務業投資(不含基建)目前已成為繼制造業投資、基建投資后的第三大構成項。

  > 騰景宏觀預測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GDP增速預計在5.5%以上,走勢前高后低,在4-5月達到高點。工業增加值增速預計在6%水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在7%水平,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累計同比增速預計在6%水平。CPI、PPI預計分別在2.4%、1%水平,2023年10-11月份CPI-PPI剪刀差將再次反轉。

  一、2022年中國經濟運行分析

  騰景全口徑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經濟增長整體呈“先降后升”的V型走勢,前10個月生產法GDP不變價累計增速增長3.1%,兩年平均增速約為7.7%。其中,一季度面對愈加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國內經濟迎難而上,實現平穩開局;二季度受疫情散發及多重超預期因素沖擊,GDP增速掉頭下行后筑底企穩;三季度隨著穩經濟政策落實落細,經濟呈踱步回暖態勢;進入四季度后,GDP增速出現小幅波動,整體仍處于磨底恢復進程(如圖1所示)。

微信圖片_20230323085650.jpg

  從作為經濟增長動能的增量部分看,疫情以來我國經濟增長主要受到服務業低迷的拖累,工業則發揮重要支撐作用。騰景全口徑數據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工業動能整體高于服務業,10月份有所下行。其中,第一季度工業動能不斷下降,4月落入負增長區間,5月迅速恢復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后呈波動下降趨勢,截至10月工業動能降至41.4%,低于服務業的44.7%。從新老動能來看,計算機等高技術產業的貢獻率保持平穩,未因疫情沖擊出現大幅波動,而基建等傳統動能在4-5月份上海疫情期間降幅明顯,而后迅速回升,超過新動能,在下半年保持高位波動,二者共同支撐經濟修復(如圖2和圖3所示)。

微信圖片_20230323085658.jpg
微信圖片_20230323085705.jpg

  騰景高頻模擬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0日,四季度GDP不變價同比增速為1.58%,較三季度明顯下降。其中工業、服務業兩大引擎均表現平平,例如代表工業面因素的PVC、PTA、氨綸、聚酯瓶片、聚酯聚合、玉米淀粉、氨綸、滌綸長絲等材料的開工率等指標在12月初大幅下降;代表服務業面因素的全國10個大城市地鐵客運量環比下降26.44%,各大城市擁堵指數也大多呈現下滑跡象(如圖4所示)。

微信圖片_20230323085716.jpg

  (一)工業生產穩中向好,計算機通信動能較強

  騰景全口徑數據顯示,工業經濟運行相對平穩,2022年1-10月工業增加值不變價累計同比增速為3.8%,其中4月份受到疫情沖擊影響,增速落入負向區間(-3.9%),而后觸底反彈、保持微幅上行態勢。其中,房地產投資、出口交貨值與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走勢契合度較高,但在2021年5月出現K形分化走勢,并且2022年K形分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具體表現在房地產投資增速自2021年7月份落入負向區間后,不斷向下走闊,持續兩位數的負增長低迷狀態,阻礙工業修復。

  增長動能方面,2022年1-10月份工業內部38個行業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廢品廢料,汽車制造業等4個行業合計為GDP增長提供了超25%的動能。而拖累項主要集中在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醫藥制造業,三者合計對GDP的動能貢獻為-5.5%(如圖5所示)。

微信圖片_20230323085726.jpg

  根據2022年12月份統計局公布的數據,11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2%,其中,采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9%,制造業增長2.0%,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下降1.5%。

  騰景高頻模擬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0日,本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為-0.2%,較上個月有較大下滑。基于騰景AI經濟預測模型,具體的高頻前瞻指標表現在:自12月8日起,全國所有關閉的收費站和服務區均重新開放,物流保通保暢力度加大,全國貨運流量、高速公路貨車日通行量較月初分別改善19.2%和22.9%;但14日之后,全國高速公路貨車日通行量、公共物流園吞吐量、主要快遞企業分撥中心吞吐量都出現邊際回落,全國貨運流量、國內航班數量、全國遷徙規模的改善斜率也趨于放緩,在12月最后一周全國公路貨運流量指數周環比下滑6.1%;高速公路貨車通行量、鐵路貨運量周環比下滑9.4%和5.4%。并且PVC、PTA、氨綸、聚酯瓶片、聚酯聚合、玉米淀粉、氨綸、滌綸長絲等材料的開工率均出現較大幅度下跌,整體表明12月工業經濟在多重約束下修復程度有限。這可能和部分工廠外銷訂單減少、疫情影響工作效率、臨近春節提前放假有關。

  (二)服務業發展逐步修復,房地產業仍為主要拖累

  騰景全口徑數據顯示,服務業發展呈逐步修復態勢,1-10月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速2.2%。其中,服務業投資增速在5月觸底回升,增長態勢良好,與服務出口保持正向助力服務業修復;而居民服務性消費自2022年初以來始終低迷不振,拖累服務業的增長。同時,服務業內部增速分化較為明顯,受疫情影響較小的非接觸類行業增勢較快,1-10月,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平均增速為8.8%,金融業平均增速為5.6%,遠高于服務業平均水平。接觸類服務業則持續低迷,住宿和餐飲業及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前10個月平均增速分別為-5.2%、2.8%,與疫前水平相差甚遠。房地產業自2021年7月轉負后已連續16個月處于負增長區間。

  增長動能方面,2022年1-10月份服務業內部30個行業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銀行業、證券業和其他金融活動等2個行業合計為GDP增長提供了超30%的正向動能。而航空運輸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房地產業動能較低,三者合計產生近10%的負向動能,拖累服務業經濟增長。具體來看,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等偏線上的行業動能在10月份有所回升;偏線下的批發零售業動能穩中有降,而與人員流動相關的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動能均有反彈,可能與“十一”假期期間疫情企穩,出行需求回暖有關(如圖6和圖7所示)。

微信圖片_20230323085736.jpg
微信圖片_20230323085744.jpg

  根據2022年12月份統計局公布的數據,1-11月份服務業生產指數累計同比下降0.1%,11月當月同比下降1.9%,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和金融業生產指數分別增長10.2%和7.3%。騰景高頻模擬數據顯示,截至12月30日,本月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速為-2.36%,較上月降幅擴大。基于騰景AI經濟預測模型,具體的高頻前瞻指標表現在:雖然伴隨12月防控政策優化、硬性限制解除,但由于民眾感染增長較多,其自愿或者被迫在家休息減少了出行和線下消費。

  (三)居民消費波動明顯,政府消費韌性對沖

  騰景全口徑數據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最終消費大體呈“V型”走勢,10月份下行至負向區間,其中,居民消費運行情況顯著影響了最終消費的走勢,并且政府消費自二季度以來保持高位運行,與居民消費波動形成一定對沖。具體來看,2022年初全口徑居民消費增速良好,同比增速達到7.7%左右;3月區域疫情集中暴發,就業、收入、預期等與居民消費密切相關的“內生性因素”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居民消費大幅下降,同比增速在4月下降至低點-10.3%;5月以來隨著疫情好轉、各地促消費政策的大力推進,居民消費深蹲反彈,二季度末消費增速轉負為正,呈現“V型”復蘇;三季度全國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居民消費延續弱修復態勢,同比增長2.6%;10月疫情多點散發,居民消費再次落入負增長區間,修復進程被打斷(如圖8所示)。

微信圖片_20230323085755.jpg

  從居民消費結構來看,全口徑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商品和服務消費走勢基本一致,三季度商品消費延續修復而服務消費持續低迷,10月雙雙回落。具體來看,3、4月受疫情沖擊,商品和服務消費同步收縮,4月增速分別降至-12.2%和-8.6%,商品消費降幅更大,拖累居民消費整體增速;5月隨著防疫顯效、消費場所有序開放,商品和服務消費均呈現邊際修復態勢,6月服務消費增速率先回正,表現出更強韌性。三季度穩增長一攬子措施和接續措施持續推進,但消費信心持續低迷影響促消費政策效果,商品消費整體先升后降,服務消費則維持在3%以下的低位運行。10月疫情反復擾動,商品和服務消費增速雙回落,消費修復進程受阻(如圖9所示)。

微信圖片_20230323085804.jpg

  分行業看,1-10月居民商品消費中,農副產品加工業、農林牧漁業、食品制造業商品消費占全部商品消費總量比重位居前三,占比分別為17.46%、13.98%和7.78%,占比較上年同期均有回升。此外,汽車制造業商品消費占比較上年同期下降,增速落入負向區間,顯示汽車消費支撐走弱。服務消費中,房地產業、批發零售業、衛生相關消費總量占比居于前三,分別為 28.94%、11.31%和10.92%,其中批發零售業、衛生占比較上年同期有所回落。

  從十一大類居民消費來看,1-10月生存類消費在居民消費總量中占比最大,食品煙酒、居住占比分別為23.43%、21.45%,疫情沖擊下可選和必選消費增速均有下滑,可選消費降幅更大,因此上述必選消費占比較上年同期被動上升。此外,醫療保健占比較上年同期提升,顯示居民對健康的重視程度有所增加,醫療方面支出加大;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娛樂占比較上年同期回落,主要由于出行方式及線下消費場景受限(如圖10所示)。

微信圖片_20230323085813.jpg

  政府消費方面,1-10月政府消費累計同比增長6.91%,其中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增長最快,累計同比增長14.27%,增速較上年同期上升4.59個百分點,或可歸因于疫情反復擾動下的防疫支出高增長。從結構來看,民生類支出是主要支出方向,社會保障和就業、教育、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在政府消費中占比分別為24.12%、20.57%、11.89%,占比較上年同期均有提升(如圖11所示)。

微信圖片_20230323085822.jpg

  根據2022年12月份統計局公布的數據,11月消費市場明顯承壓。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當月同比下降5.9%,其中餐飲收入下行幅度加深,11月餐飲收入同比下降8.4%,降幅較上月擴大0.4個百分點;商品零售增速轉負,11月同比下降5.6%,未能對社零增長形成有效支撐。分渠道看,線上消費持續好于線下消費,1-11月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累計增長6.4%,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為27.1%,占比連續第四個月上升。

  騰景宏觀高頻模擬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0日,本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降幅收窄至-5.12%,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6.87%, 消費整體呈現弱修復態勢。基于騰景AI經濟預測模型,具體的高頻前瞻指標體現在:疫情對于車市擾動邊際減弱,12月1日-25日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環比增長47%;并且12月份全國電影票房同比跌幅收窄至-50.51%(11月前值為-70.15%), 而海南旅游消費價格指數由11月份同比上漲1.81%轉為微跌-0.89%。

  (四)穩投資力度不減,投資保持溫和復蘇態勢

  騰景全口徑數據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投資單月增速整體呈現出“V”型走勢,一季度投資運行持續向好,投資增速穩中有升;進入二季度各地疫情呈散發態勢,投資增速下滑明顯;面對超預期因素沖擊,穩投資力度不斷加強,各項政策工具持續發力,三季度投資逐步企穩回升并重新回到正增長區間;進入四季度后仍保持相對穩定的運行態勢(如圖12所示)。

微信圖片_20230323090210.jpg

  制造業投資保持穩健,基建、房地產對沖之勢仍在延續。從行業看,2022年前三季度,投資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1)制造業投資總體保持穩健。從增長結構來看,“中游強,上下游偏弱”成為制造業投資主要運行特點。(2)基建投資與房地產投資仍延續對沖之勢,其中基建投資前三季度持續上行,進入四季度后增速趨于穩 定,房地產投資則在經歷了長時間的持續下滑之后進入“筑底期”,總體看兩者對沖之勢趨于緩和。(3)服務業投資增速穩步提升。相比房地產投資,2022年一至三季度,服務業投資(不含基建)增速穩中有升,其中,衛生、商務服務業等受疫情 沖擊較小行業成為主要的支撐項。

  房地產增速持續下滑,投資結構更趨多元化。以往對于投資的分析中,制造業投資、基建投資、房地產投資一直是固定資產投資的三個主要組成部分,但在房地產投資增速持續下滑背景下,傳統意義上的投資結構也在悄然發生變化,主要表現在房地產投資在總量占比中持續下滑,服務業投資(不含基建)占比穩步提升。騰景全口徑數據顯示,從2022年4月開始,服務業投資(不含基建)總量占比已經超過房地產投資,并且短期內兩者“剪刀差”呈擴大之勢,服務業投資(不含基建)目前已成為繼制造業投資、基建投資后的第三大構成項,傳統意義上制造業投資、基建 投資、房地產投資的“三元”發展格局正逐步走向多元化(如圖13所示)。

微信圖片_20230323090219.jpg

  根據12月份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22年1至11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20043億元,累計同比增長5.3%,相比10月份小幅回落0.5個百分點。其中,基建投資累計同比為11.65%,制造業投資累計同比增長9.3%,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同比-9.8%。騰景高頻模擬數據顯示,截至12月30日,本月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累計同比為5.26%,較上月小幅上升,其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為11.51%,房地產開發投資為-9.97%,制造業投資為9.19%。基于騰景AI經濟預測模型,體現基建、房地產和制造業投資的高頻前瞻指標漲跌不一:基建投資方面,截至12月30日,國內64家樣本企業瀝青開工率12月同比降至-12.18%(前值2.56%);房地產投資方面,30個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同比降幅收窄至-16.47%(前值-33.94%),邊際改善,其中三線城市成交面積同比擴大至91.5% (前值-16.94%);制造業投資方面,熱軋普通 板 卷 (4.75-11.5mm,Q235) 價格同比降幅收窄至-17.24%(前值-23.51%)。

  (五)進出口整體呈現較強韌性,外貿結構持續優化

  騰景全口徑數據顯示,2022年前10個月進出口總值累計同比增長11.2%,其中出口累計同比增長14.7%,進口累計同比增長7.2%。總體來看一季度主要產品出口保持較好態勢,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助力進口增長,進出口實現開局穩。但隨著美國等主要貿易國家財政補貼及貨幣寬松政策開始退出,海外需求下降,疊加同期高基數效應影響,季末進出口增速明顯下滑。二季度國內疫情防控形勢向好,復工復產有序推進,穩外貿相關政策效果逐步顯現,進出口出現回升,進口增速由4月的-0.32%增長至6月的6.31%,出口增速由4月的2.5%增長至6月的22%。三季度海外經濟持續放緩,外需大幅收縮,同時高溫限電等因素限制國內供給,出口再度滑落。進入四季度,國內外環境仍存較強的復雜性與不確定性,外需不足加之2021年年底高基數效應影響,外貿發展進一步承壓(如圖14所示)。

微信圖片_20230323090229.jpg

  從貨物貿易來看,2022年前10個月貿易主體結構、市場結構、商品結構等,都呈現出轉型升級、持續優化的態勢。貿易主體方面,全國民營企業合計進出口17.44萬億元,在同期外貿總值中的占比較2021年提升2.2個百分點至50.4%,民營企業在外貿經營中占比過半,繼續發揮外貿“主力軍”作用。市場結構方面,東盟仍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增速亮眼。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11.23 萬億元,增長20.9%,同期,我國與東盟、歐盟、美國、韓國貿易增速分別為15.8%、4.7%、6.8%、6.5%,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勢較好,已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支撐。出口產品類型方面,機電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均實現增長。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勢強勁,汽車產品出口增長超 70%。

  從服務貿易來看,2022年前10個月我國服務貿易保持積極恢復勢頭,知識密集型服務業與旅行服務進出口穩步回升。知識密集型服務出口11499.2億元,同比增長14.3%,其中知識產權使用、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增長較快。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口8978.8億元,其中保險服務增速超50%。以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為引領的新興服務業市場主體增勢迅猛,為服務貿易注入新的增長動能。隨著疫情防控不斷優化,旅行服務逐步恢復,旅行服務進出口總值較上年同期增長9.1%。

  凈出口在一季度波動上升,4月達到年內峰值后逐步下降。而存貨增加在8月份后上揚,是對需求收縮后的應對性反映。從圖15中也可看出,存貨增加與凈出口之間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對沖效應。

微信圖片_20230323090239.jpg

  騰景宏觀高頻模擬數據顯示, 截至12月30日,本月按美元計價的進口金額當月同比為-8.23%,出口金額當月同比為-14.03%,出口較上月仍呈收縮態勢,進口邊際修復。基于騰景AI經濟預測模型,具體的高頻前瞻指標體現在:進口方面,中國進口集裝箱運價指數(CICFI)同比降幅從11月-6.02%擴大至12月的-9.63%,波羅的干散貨海運費指數(BDI)同比降幅則從11月-53.28%上升至12月-48.74%,降幅有所收窄。從中港協重點監測的煤炭、原油和礦石的吞吐量來看,12月上旬,重點監測港口煤炭吞吐量同比繼續回落(-18.2%),原油吞吐量同比微降(-0.5%),礦石吞吐量同比小幅增長(4.7%)。

  出口方面,截至2022年12月30日,12月份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CCFI)和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同比分別為-57.72%和-76.78%,較11月份降幅仍在持續擴大。從集裝箱吞吐量來看,12月上旬,沿海八大樞紐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加5.8%,其中外貿同比增加5.5%;而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樞紐港口外貿重箱同比均在較大幅度下降,前者下降約13%,后者下降約20%。同時,外需方面依舊表現不足, 美國12月Markit制造業PMI初值錄得46.2,為31個月新低;而歐元區12月份制造業PMI錄得47.8,已連續6個月處于“榮枯線”以下。

  (六)社融總量穩步增長,CPI-PPI剪刀差由負轉正

  社融總量擴張,人民幣貸款和政府債券凈融資是主要支撐因素。貨幣金融方面,2022年1-11月新增社融規模30.69萬億元,比2021年同期增長1.7 萬億元。分項看,表內業務的人民幣貸款 和其他業務的政府債券項目為主要支撐項,分別比2021年同期增長0.56萬億和0.99萬億。并且從季度拆分各項來看,2022年前兩個季度的政府債券凈融資量同比增速較下半年的同比增速明顯更快,體現出了上半年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靠前發力的特點。表外融資方面,委托貸款、信托貸款、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較2021年同期分別少減4691億元、10281億元和638億元,收縮態勢均有放緩。直接融資方面,企業債券凈融資比2021年同期減少0.56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同比基本持平,整體看小幅拖累社融新增,主要由于2022年債券市場利率上浮明顯,導致企業債發行出現了大規模取消,例如三季度同比下滑了近30%。11月份數據也顯示,共有91只信用債取消發行,規模達到724.4億元, 而2021年同期僅有29只信用債取消發行,規模為167億元(如圖16和圖17所示)。

微信圖片_20230323090250.jpg
微信圖片_20230323090259.jpg

  貨幣供應量M1-M2剪刀差和社融-M2剪刀差均有進一步擴大趨勢。M1、M2增速全年維持平穩增長的主基調,在2月份剪刀差顯著縮小后幾乎維持不變,直到年底由于受疫情短期沖擊,全社會定期存款比例明顯抬升,預防性儲蓄增加,風險偏好進一步下降,導致剪刀差進一步擴大。值得注意的是,M2同比增速不斷創下近5年內的新高,2022年11月末,M2增速再次較前值上行0.6個百分點至12.4%。充 分展現出“以我為主”的寬松貨幣政策環境,再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通過降息、降準、上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等方式,保持全年流動性合理充裕且有效增加金融機構的長期穩定資金來源。但是,社融與M2剪刀差進一步走擴說明貨幣供給端已經大于需求端,雖然M2代表的市場資金供給充裕但需求端的融資意愿仍處低位,市場仍面臨信心不足的問題(如圖18所示)。

微信圖片_20230323090311.jpg

  CPI同比全年呈沖高回落趨勢。截至2022年11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累計同比上漲 2.0%。逐月看,前9個月CPI同比前低后高呈現穩定上行態勢,食品價格的上漲是CPI增速加快的主要原因。在9月份創下2022年CPI新高時,當月食品CPI同比增長8.8%,其中鮮菜價格同比增長12.1%。進入四季度后CPI同比下降明顯,可能原因包括豬肉價格下降帶動食品價格回落再疊加翹尾因素共同導致CPI同比增速下降。

  PPI同比全年持續回落。截至2022年11月,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累計同比上漲 4.6%,逐月看,PPI同比自1月份高點9.1%持續下滑至-1.3%。主要受工業上游原材料、能源品等價格回落影響,生產資料價格同比繼續回落;受需求不足及上游工業傳導影響,生活資料價格繼續下行,同時截至2022年11月份平均3.9%的翹尾因素相較于2021年同期的1.6%也有明顯提升。另一方面,CPI-PPI剪刀差自8月份首次轉負后保持負增長趨勢,該現象意味著企業利潤改善正向下游逐步傳導,中下游企業成本壓力將進一步緩解(如圖19所示)。

微信圖片_20230323090320.jpg

  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全年呈“先平穩運行,再大幅貶值,最后震蕩回升”的態勢。2022 年初受益于我國經濟穩定恢復、出口延續韌性以及俄烏沖突爆發后人民幣具備一定避險屬性,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小幅震蕩升值。隨后持續到11月初,由于受國內疫情沖擊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疊加中美貨幣政策周期錯位甚至出現利差倒掛現象,導致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大幅快速貶值。年末隨著美聯儲臨近加息上限,中美經貿關系出現緩和跡象以及國內經濟呈現企穩復蘇勢頭,使得匯率逐步企穩。

  騰景宏觀高頻模擬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0日,12月份社融規模存量當月同 比為10.03%,M2當月同比為12.10%,CPI當月同比為2.20%,PPI當月同比為0.17%,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為6.97。具體到12月的食品項、非食品項的高頻數據,截至2022年12月30日,農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月均值12月同比為-0.72%(前值為-3.49%),28種重點監測蔬菜平均批發價同比值-10.28%(前值-24.73%),6種重點監測水果平均批發價同比值為11.61%(前值11.59%), 全國豬肉市場均價同比值 為26.93%( 前值為46.38%)。非食品項方面,我們重點關注與CPI交通工具用燃料當月同比相關性最高的北京地區89#汽油,其最高零售價的12月同比漲幅小幅下行至9.81%(前值為11.64%)。PPI高頻數據方面,截至12月30日,環渤海動力煤(秦皇島:5500K) 均價同比值較11月(-5.41%)上漲4.6個百分點至-0.81%,批發價格指數 (CFCI) 化肥綜合的同比值由1.92%上行至9%,生產資料價格指數同比值降幅由-10.6%收窄至-7.3%,國際原油均價同比從6.28%小幅上漲至7.32%。(“宏觀經濟預測分析”課題組由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博智宏觀論壇”和北京騰景大數據應用科技研究院研究團隊組成。課題組顧問:劉世錦;負責人:吳衛、崔煜、趙建翔;主要執筆者:趙建翔 等;成員:李云海、暢婉琪、鄭旭揚、李穎、謝凱文、趙宕涵、周琪、谷碩、劉旸、向左喆、葉擎天、張麗媛、朱子航、丁東、王艷陽、馬天昊、譚永川、張文清)

中国改革网中国改革网 新乡市新星泵阀有限公司 三亚新闻网 荣成市人和镇鲁荣石材厂 山西鑫长荣石业有限公司 汕头市富达尔玩具实业有限公司 苏州瑞金白癜风研究院 湖北乐尔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波拉米拉服饰 河南卓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深圳市耕谷阳网络设备有限公司 浙江格宜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深圳索电医疗 宁波巨龙尺业制造有限公司 常州市康达医疗康复设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