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治建設

愛國主義教育法草案:以法治方式推動,賦予主管部門權責清單

發稿時間:2023-06-27 14:55:38   來源:澎湃新聞   作者:記者 林平

  愛國主義教育將以法治的方式推動。6月26日,愛國主義教育法(草案)首次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

  這是愛國主義教育法的首次亮相。澎湃新聞注意到,這一草案共5章38條,主要內容包括關于愛國主義教育的內涵目標、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領導體制和工作原則、內容、部門職責、對象、實施措施、支持保障等。

  值得關注的是,草案對侮辱國歌、國旗、國徽,歪曲、丑化、褻瀆、否定英烈事跡和精神等違背愛國主義精神的禁止性行為及其法律責任作出規定。此外,草案還規定了愛國主義教育的領導機制,對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群團組織等的愛國主義教育職責予以明確。

  為何要制定?落實憲法規定,以法治方式推動愛國主義教育

  為什么要制定愛國主義教育法?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臧鐵偉介紹,我國憲法明確規定,國家要在人民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公民有維護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務。制定愛國主義教育法,落實憲法規定,以法治方式推動和保障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對于振奮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6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許安標在作草案說明時表示,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廣泛豐富,草案的規定涵蓋思想政治、歷史文化、國家象征標志、祖國大好河山、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國家安全和國防、英烈和模范人物事跡等各個方面。同時,草案對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作出專門規定,并強調應當把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與擴大對外開放結合起來。

  澎湃新聞注意到,草案在規定面向全體公民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突出學校和家庭對青少年和兒童的教育。草案規定,各級各類學校應當將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學校教育全過程,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并將愛國主義教育內容融入各類學科中。

  為此,草案還對學校如何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提出了具體要求。比如,建立愛國主義教育相關課程聯動機制,針對各年齡段學生特點,確定愛國主義教育的重點內容;將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相結合,把愛國主義教育內容融入學校各類主題活動等。

  值得一提的是,草案對公職人員、企業事業單位職工、農村居民、代表性人士、教職人員和信教群眾、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等不同群體的愛國主義教育,也分別作出針對性規定。草案明確,國家采取措施開展歷史文化教育和國情教育,增強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臺灣同胞對國家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自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在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施措施上,草案規定,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應當采取多種措施并發揮各類實踐載體的作用,形成濃厚社會氛圍。草案對利用紅色資源、文化遺產、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文化場館等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通過國家功勛榮譽表彰獎勵、國慶節和重要紀念日、重大節慶日等活動,通過升掛國旗、奏唱國歌、憲法宣誓等儀式禮儀,通過新聞媒體、網絡平臺等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分別作出具體規定。

  更為具體的是,草案還規定,網絡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加強網絡內容建設,制作、傳播體現愛國主義精神的網絡信息,開發、運用新平臺新技術新產品,生動開展網上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此外,為保障和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的開展,草案從鼓勵組織、個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支持理論研究和人才培養,對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保護、管理和利用,支持愛國主義題材的文藝作品和出版物等方面作了規定。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余凌云表示,草案的規定突出了文藝作品評選、理論研究和先進表彰等工作的愛國主義導向,有利于在全社會進一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賦予主管部門“權責清單”,學者:可進一步提升法治化治理能力

  此次愛國主義教育法草案在起草過程中,廣泛征求了有關方面特別是基層立法聯系點的意見和建議。據臧鐵偉介紹,河北正定、天津小白樓、重慶沙坪壩、江蘇昆山、廣東江海等聯系點充分發揮各自特點和優勢,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意見建議,同時以愛國主義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見工作為契機,深化推進本地的愛國主義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草案規定了愛國主義教育的領導機制,對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群團組織等的愛國主義教育職責予以明確。

  根據草案,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紅色資源的保護、管理和利用,發掘具有歷史價值、紀念意義的紅色資源,推動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重點區建設,發揮紅色資源和紅色旅游的教育功能。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文物等部門應當加強對文物古跡、傳統村落等文物和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發掘所蘊含的愛國主義精神,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等。

  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徐繼敏認為,草案賦予中央和地方愛國主義教育主管部門的指導、監督和統籌協調職責,規定中央和縣級以上地方各部門在各自職責內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工作,要求各群團組織發揮各自優勢向相關群體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這些針對不同主體職能定位制定的“權責清單”,能更好發揮各類主體在愛國主義教育實踐中的作用,進一步提升法治化治理能力。

  此外,草案還對侮辱國歌、國旗、國徽,歪曲、丑化、褻瀆、否定英烈事跡和精神等違背愛國主義精神的禁止性行為及其法律責任作出規定。

  余凌云表示,草案的這些規定與現行法律相銜接,對于進一步落實憲法有關規定、維護憲法和法律權威具有重要意義,是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法治保障。

  “我們將繼續通過各種渠道、各種方式,征集社會公眾的意見建議,修改完善好法律草案,宣傳闡釋好法律規定,更好地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臧鐵偉說。

中国改革网中国改革网 新乡市新星泵阀有限公司 三亚新闻网 荣成市人和镇鲁荣石材厂 山西鑫长荣石业有限公司 汕头市富达尔玩具实业有限公司 苏州瑞金白癜风研究院 湖北乐尔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波拉米拉服饰 河南卓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深圳市耕谷阳网络设备有限公司 浙江格宜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深圳索电医疗 宁波巨龙尺业制造有限公司 常州市康达医疗康复设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