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區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暨“吳江實踐”高層研討會隆重召開
發稿時間:2023-03-27 16:30:00 來源:中國改革網
2023年3月26日,由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志社主辦,中共吳江區委、吳江區人民政府共同承辦的“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區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暨‘吳江實踐’高層研討會”在蘇州市吳江區隆重召開。這次會議圍繞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國兩會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研討以地方改革創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區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十二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彭森出席會議并作主旨演講。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國家發展改革委區域開放司原司長趙艾主持了上午議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盧中原,原環保部黨組成員、原國務院三峽辦副主任胡保林,中國企業聯合會黨委書記、中國企業家協會常務副會長、工信部原黨組成員朱宏任,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理事長、國家發展改革委原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司長孔涇源,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經濟地理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孫久文等領導、專家作主題演講。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志社社長、地方改革創新研究院院長潘治宏代表主辦單位致辭,蘇州市吳江區委書記李銘代表承辦單位致辭。蘇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顧海東參會并致辭。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十二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彭森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十二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彭森圍繞“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作了主旨演講。
彭森指出,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世界現代化的一般規律,離不開世界現代文明,但是中國式現代化不等于西化,中國式現代化之所以叫中國式,就是結合中國實際,根據中國國情把現代化發展規律一般性同中國具體實踐的特殊性結合起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中國式現代化蘊含著獨特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文明觀、民族觀、生態觀等思想內容及其偉大實踐,是對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
彭森指出,中國式現代化重要任務和主要目標包括經濟現代化、人的現代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等。第一,經濟現代化。十四五規劃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新四化的同步發展是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基本路徑,也是重要的目標。第二,人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要以人的現代化、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重要目標,堅持人的主體地位,始終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激發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民生福祉。第三,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當然要包括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高水平的成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加快中國式現代化的制度支撐和保障。經濟現代化、人的現代化都離不開制度現代化的保障,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根本任務就是市場化改革,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以及全面依法治國,推動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中國市場化改革和對外開放應該主要聚焦在三個方面,一是培育更有活力、創造力、競爭力的市場主體,二是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三是國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志社社長、地方改革創新研究院院長潘治宏
潘治宏在致辭中表示,對于改革研究領域和改革實踐工作來說,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就是學習和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進改革創新,著力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堅定不移擴大開放,為大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動力支撐和體制機制保障。這次會議就是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全國兩會精神,以地方改革創新推進區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志社在注重研究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的同時,自覺以“調查研究”作為轉型發展的路徑和方法,以《改革內參》《中國改革年鑒》《企業改革與發展》、中國改革網、“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微信公眾號等改革專業研究和宣傳平臺加強與各地改革部門的工作互動,推動形成“改革使命共同體”。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將形成社會各方面對地方改革高度重視的新局面,必將進一步推動地方全面深化改革持續走向深入。我們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順應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勢,繼續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堅持理論創新,服務好地方改革,以改革擔當、創新精神、勇敢作為,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做出應有的努力。
蘇州市吳江區委書記李銘
李銘在致辭中指出,吳江是古鎮云集的江南水鄉,同時是充滿改革創新活力的現代化新城。從鄉鎮工業崛起到外向型經濟的蓬勃發展,改革創新始終是吳江高質量發展的主題。吳江有2家世界500強,4家中國500強和6家民營企業500強。2019年吳江全面納入了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吳江大膽試、大膽闖,在省市領導的指導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種好一體化試驗田,形成了跨區河長制、生態與發展雙優勢一批首創性、標志性的改革案例,為發展探索了有益經驗。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進一步強調堅持高質量發展這一指標任務,進一步強調必須堅定不移的深化改革開放,讓我們更加堅定將改革進行到底的信心和決心。地方改革創新研究院吳江分院和長三角吳江研究基地揭牌,將為吳江示范引領區域化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蘇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顧海東
顧海東在致辭中表示,蘇州市將深刻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真抓實干,奮發進取,不斷提高改革戰略性、前瞻性、引領性,推動改革和發展深度融合高效聯動,為全國全省現代化建設探索改革經驗作出示范引領。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盧中原
盧中原作題為“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推進高質量發展”的主題演講。他認為,全國統一大市場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風向標和信號燈;全國統一大市場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加油站、中轉站或者叫做分撥站;全國統一大市場是資源配置要素流動是否高效的檢驗中心和評估中心。另外,全國統一大市場要盡量的營造好的環境,降低物流成本、制度交易成本和信任成本。
中國企業聯合會黨委書記、中國企業家協會常務副會長、工信部原黨組成員朱宏任
朱宏任在“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推進長三角地區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主題演講中指出,要高度重視以創新突破推進技術自主力,高度重視以專精特新打造國際競爭力,高度重視以壯大知名品牌提升全球影響力,高度重視以加強企業治理提升現代管理力,以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夯實長三角地區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新基礎,以構建韌性安全的產業鏈供應鏈確定長三角地區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新坐標,以區域協調發展拓展長三角地區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新領域。
原環保部黨組成員、原國務院三峽辦副主任胡保林
胡保林演講主題為“以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助推中國式現代化”。他指出,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要繼續深化改革,以改革破冰生態文明體制難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必須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體制改革要平衡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要錨定中央戰略導向,構建綠色的治理體系;合理事權劃分,堅持把為公眾提供良好的基本環境質量作為政府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進一步提高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提供法制保障,依法管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世界各國共同迎接環境挑戰。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
劉尚希作了“以改革為動力,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的主題演講。他強調,擴大內需和改革是緊密關聯的,當前的經濟形勢依然是內需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應對挑戰的根本出路就是改革。這些年人民生活獲得改善,實際上也是需求不斷增長,都是改革帶來的。我們現在面臨四大趨勢:一是數字化;二是低碳綠化;三是金融化;四是城鎮化。這四大趨勢為改革提出了新的目標任務,也需要我們更深入思考改革的內涵。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國家發展改革委區域開放司原司長趙艾
趙艾在《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推動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演講中指出,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重要體現,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重要內容,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設立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是影響生態建設全局的重要實踐。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建設進入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觸及的矛盾問題層次更深、領域更廣,要求也更高。必須通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來解決存在的問題:要以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目標,以綠色低碳發展為著力點,以推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空間格局為主要任務,以體制機制保障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道路為方向。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處理好中央和地方的關系,處理好國內和國外的關系,處理好高標準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關系,處理好行政手段與法制的關系。要堅持系統觀念推動改革系統集成,堅持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堅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辯證思維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堅持實事求是真抓實干。
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理事長、國家發展改革委原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司長孔涇源
孔涇源作了題為“創建地區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體制環境”的演講。他認為,要從市場經濟的底層邏輯來構建區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按照國家現代化戰略來定位區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目標體系;要在大國博弈常態化、國際變局中來確定區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和策略。要發揮區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有效市場、有為政府的雙重優勢。區域一體化還包括基礎數據開放以及社會治理一體化、社會財富共享一體化等問題。針對區域之間相互促進發展,他提出,對發達區域,新的產業鏈可以跨區域配置,實現區域性橫向整合;實現一體化內循環發展,在全國建立統一大市場中找到區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點。
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經濟地理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孫久文
孫久文圍繞“我國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機遇、挑戰與方向”主題演講。他指出,實現區域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途徑、形成推動區域發展更加有利的動力機制主要有三點:第一點,城市化是區域協調發展本源動力;第二點,創新是區域協調發展的直接動力;第三點,數字經濟是區域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最新動力。關于區域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路徑,一是提升區域核心競爭力,二是增強區域創新能力,三是構建國際國內雙循環的格局,四是鞏固國家制造業的中心地位,五是構建區域一體化發展的空間新格局。
國家發展改革委體改所企業室副主任李紅娟
國家發展改革委體改所企業室副主任李紅娟代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志社地方改革創新研究院課題組發布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下‘雙優勢’轉化的吳江路徑”課題研究成果。四川省委改革辦專職副主任宋光輝就“四川省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打造區域協作高水平樣板”,安徽省委改革辦專職副主任李德貴就“主動靠上去,深度融進去,為推進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貢獻安徽力量”,深圳市委改革辦副主任孫華明就“深入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等主題,河北雄安新區住房管理中心主任陸長明以“雄安新區住房制度改革探索與實踐”為題作了地方經驗交流。
四川省委改革辦專職副主任宋光輝(左上)、安徽省委改革辦專職副主任李德貴(右上)、深圳市委改革辦副主任孫華明(左下)、河北雄安新區住房管理中心主任陸長明(右下)
參加會議的還有蘇州市委有關部門,吳江區四套班子領導和有關部門、區鎮、街道負責人。來自19個省份的地方各級改革部門負責人參加了會議。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彭森(左三)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趙艾(右二),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志社社長潘治宏(左一),蘇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顧海東(右三),蘇州市吳江區委書記李銘(左二),蘇州市吳江區委副書記、區長王國榮(右一)一同為地方改革創新研究院長三角(吳江)分院和地方改革創新研究院長三角(吳江)研究基地揭牌。
會上舉行了區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吳江實踐”改革成果發布和“地方改革創新研究院長三角(吳江)分院”“地方改革創新研究院長三角(吳江)研究基地”揭牌儀式。27日上午,與會人員調研學習了蘇州市吳江區區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踐成果。
3月27日上午,與會人員調研學習吳江區區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實踐成果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志社地方改革創新研究院供稿)